大眾傳播學

 

合著者/陳東園.莊克仁.郭文耀

93年8月初版

CIMG6093.JPG

 

 

期中考範圍評量與考古題整理

紅色部分為考古題

黃色色塊部分對解答有些質疑 

提供同學參考^^

 

 

◎HUB模式:

答:學者希伯特等的HUB模式,具體的闡明大眾傳播結構中不同元素間的互動結構,強調傳播過程中的訊息,如投入池

    水中的小石頭,其所產生的漣漪,如同訊息在社會中擴散一樣,影響擴散與漣漪的因素有:內容、傳播者、符碼、

    守門人、大眾媒介、管理者、濾器、閱聽人、效果、噪音與干擾、媒介的放大作用、回饋。

 

自我評量題目:

1.傳播的定義為何?

   指與他人建立共同性的認知過程。將資訊從一個地方傳遞至另一個地方的過程。

 

2.傳播的形式有哪幾種?其結構元素為何? 

       答:(1)自我傳播:又稱內向傳播,由個人自身發出訊號,經處理或直接反射後,

                      將接收訊號儲存運用的一項傳播系統。

           (2)人際傳播:兩人或兩人以上之間所進行一種連結互動的傳播活動與結構

                       關係。

           (3)面對面傳播:參與傳播的成員在一個直接面對的空間下,進行一種能立即回饋形式的直接傳播。

           (4)小團體傳播:

 

       傳播的結構要素包括:來源.訊息.通道.受播者這四大元素群組 

 

答:(一)依互動的形態,分成私自傳播與公共傳播兩大領域。

    (二)結構元素:

        (1)誰與誰溝通或傳播 (傳播的來源與對象)

        (2)為什麼溝通或傳播 (傳播的功能與目的)

        (3)溝通、傳播如何發生 (傳播的通路、語言、符號)

        (4)要溝通、傳達的是什麼 (傳播的內容、資訊的種類)

        (5)溝通的結果是什麼 (有意義會無意義的傳播)

 

 

一、       由傳播發展至大眾傳播的過程為何?

答:

 

二、       試述夏農傳播模式的內容?

   答:在1949年提出的"傳播的數學理論",以操控學原理基礎清晰的表達了傳播傳動過程的基本架構,因此對傳播理論影響深遠

 

三、       試述奧斯古傳播模式的內容?

答:奧斯古批判性的提出新的模式,建構了自身傳送與接收訊息的功能

 

四、       試述宣偉伯傳播模式的內容?

答:偉伯提出的傳播循環模式圖,當雙方經驗範疇與參考架構重疊越多時,傳播達成共識效果的機率大增

 

五、       試述傳播模式共通的行為過程為何?

答:

 

六、       試述HUB模式的內容?

答:闡明了大眾傳播結構中不同元素間互動結構,強調傳播過程中的訊息如投入池水中的小石頭,產生的漣漪如同訊息在社會中擴散一樣

 

七、       大眾傳播的意義與特色為何?

答:傳播簡約意義是訊息特傳遞,透過大眾媒介將專業產製的資訊訊息.意識或行為態度,傳送給一群不特定對象受眾的過程

 

八、       大眾傳播與大眾媒介的差異為何?

答:

 

九、       大眾傳播的功能為何?

答:

十、       大眾傳播與未來社會發展的關係?

答:

 

第二章 大眾傳播與社會

 

【關鍵詞彙】開放性社會的特徵:

民主化、工業化、社會化、都市化、商業化、理性化、大眾化。

 

【自我評量題目】試述傳播是社會化過程的意義?

社會中的有機體皆具有透過傳播作用,與他人產生和諧的感覺與一致行動,以適應生活外在環境的本能。無論家庭、學校、機關、政黨、政府、國家乃至國際間,儘管組織規模不同、性質各異,但其組成份子間必具備有基於互相嘹解而產生和諧的行為關係。是故,社會的組成與發展必賴傳播而產生。這種和諧關係是人所認知的、必須的、易學的「行為規範」,亦即是個人或團體與他人或其他團體間的行為準則。此規範的形成擴大,乃至傳遞影響,即是社會化的過程,這些都必須依賴傳播行為功能的影響發揮使得達成。

 

第三章 大眾傳播與政治、文化

 

【關鍵詞彙】

大眾文化一般大眾為滿足知識、情感需求與理解而產生的一種文化模式,功能以趣味嗜好為主,在整個文化的領域

            中,是一種非專門性的產品又稱之謂「通俗文化」、「大眾藝術」、「大眾娛樂」、「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的產生,包括了科技的發展、教育的普及、經濟的繁榮、公眾的閒暇,及消費社會等許多的基礎因素。

 「大眾文化」是消費導向的產品,為滿足消費的閱聽人為目的。大眾文化藉由大眾傳播行為,達成快速成形與大量擴散。

 

民意就是社會大眾私見整體現象的具體表現形式,表達的模式可分為語言、非語言的兩種行為活動,在活動中表達

        其個人某種人、事、物的意見。

        民意的構成必須經過四階段:(1)意見爭論的出現  (2)意見領袖的出現  (3)姐是思考的行為 (4)個人意見的表達

沉默的螺旋

 一般人是否願意公開發表意見,端視其人對周圍整體環境做出評估後才會決定。愈來愈多人的保持沉默,顯然增加了已被接受的多數人的意見,相互影響之下削弱了少數人的意見。一些本來是少數人的意見,由於被公開發表,彼此呼的結果造成聲勢浩大的形式,給人一種它以是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的印象。而真正代表沉默大眾的意見,反而被忽略。

 

 

機械神經理論:將學習視為機械神經活動的行為。

 

※政治語言行為使用的原則?

   (1)人人有平等的參與使用權利,做語言符號活動的行為

   (2)所有與社會大眾有關的語言形式及符號的意義,必須接受公開的討論和定義

 

1.政治傳播的意義為何?

  民主社會中政治人物利用大眾傳播媒體表達政見、溝通民意並爭取民眾得信任與支持。

 

2.政治符號的意義?

 

3.政治語言傳播的因素(參考要素)?

  (1)場合   (2)參與者   (3)最終目標   (4)行為順序   (5)聲調   (6)工具   (7)規範  (8)風格

 

4. 政治語言傳播的目標?

  (1)資源物質的獲得

  (2)政治地位的提升

  (3)使用參與

 

6.民意所具備的社會文化特色為何?

  (1)人民認為他們是國家社會的一份子。因此政治文化應有國家屬性的歸屬感,人民不但應認為他們國家有其獨特性,

    並應對國家有無法捨棄的感情。

  (2)人民接受若干共同的象徵物。如旗幟、歌曲、共同崇拜的英雄人物…等。

  (3)極大多數的人民,同意政府應如何組成,政府應如何治理眾人之事。

    如尊重憲法為基本國法、尊重法律尊嚴、尊敬民選的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

  (4)人民承認基本的價值和目標。如同人生而平等,人民享有基本人權等。

 

7.何謂政治社會化?

  指個人學習行使政治行為的過程,也就是社會份子如何進入社會文化和培養個人改變政治文化的能力

 

8.大眾傳播如何影響政治社會化?

 

9.文化間傳播的形式為何? (5種行進模式)

   (1)自我意識形態的形成  (2)強制性模式  (3)辯證性模式  (4)對話性模式  (5)保持多元開放避免淪為主觀評價

 

10. 大眾傳播與文化的結構關係為何?

 

11. 大眾傳播與大眾文化間關係的特色為何?

    (1)重感性的文化  (2)同質化的發展   (3)普遍性的影響  (4)崇尚簡淺的文化

 

12.高級文化與大眾文化間的關連性為何?

 

13.研究政治語言傳播行為的參考要素也哪七項?

 

14.說明大眾文化在結構上的特色?

 

15政治語言的使用原則為何?

 

16文化的特徵為何?

   (1)共通集體的形式與集體擁有    (2)符號表達具開放性     (3)結構具有次序,而且舉有不同評價

   (4)系統化的模式                (5)延續性的與變化的     (6)因應情境演變而傳播

 

第四章 書籍

 

◎抄本:西元四紀,羅馬人發明的一種裝訂技術。是將紙草的捲筒切割成紙張型態、在左邊固定起來,是書的最早形式。

 

1.試述書籍的的重要性?

  書籍的發展,以是人類從石器時代演進到文字的出現後的中古世紀早期,同時已成為傳訊息最具體的媒介。

 

2.試述書籍的形式發展過程?

  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沒有發明裝訂技術前.書籍紙是一張張捲紙----(成捲的紙草以木頭的桿連結起來)---

   羅馬人發明裝訂形式”抄本”---宋朝畢昇發明印刷術---西方戈登堡活字印刷術---19世紀大眾印書時代來臨。

 

3.書籍編撰的過程為何?

   (1)作者腦海中有出書的構想,去尋找願意出書的機構。

   (2)出版商計劃在哪一階段出版哪一類型的書後,進而去尋覓作者為其創作。

   (3)書商中意哪些特別的作者,因此主動與其聯繫,希望作者寫的書是交由其來出版,這時編輯就扮演中間聯結的功能,

     將作者與出版商等距離拉近。

 

4.試述書籍出版的過程為何? P101

  經過市場調查、財務計劃與編輯設計後,初步的瞭解擬定出版計劃、列出書籍的出版時間計劃表後,安排好作者與插

  畫設計等人員,進行編輯工作,然後印製成冊,再經市場銷售步驟,將書促銷給讀者,並做績效與服務追蹤的後續作

  業。

 

 

 

  

5.書籍出版的行銷的過程為何?

 行銷服務部門業務的內容:(1)告知讀者和書商出書的訊息與購買方式。 (2)

 

6.書籍的種類為何?

  一般書、專業書、教育書籍

 

7.出版公司的組織及其功能為何? P102

 

 

 第五章  雜誌

扒糞運動20世紀,美國的扒糞運動。由雜誌開始,深入挖掘政府、企業的許多弊案,引起人民極大震撼,也因此促

           許多社會改革。是種調查式的報導,利用記者不受時效影響的調查精神,配合一些科學性的調查方法,發現

           地方政府、各級企業種種缺失,敦促改革。

 

1.我國早期雜誌事業的特色為何?

  初期的雜誌大都由外國教士主辦,宗教傳播色彩濃。

  19世紀末,中國人自辦的雜誌則以政論性、鼓吹革命、促進社會改革、倡導新觀念、新思想為主。

 

  60年代雜誌事業經營特色有:

(1)     大報社以雄厚資金投入雜誌經營領域

(2)     同一單位在同時出版一種以上的雜誌,成為雜誌集團經營的雛形

(3)     週刊型出現的頻率增多、雜誌類別增加

(4)     雜誌出版的種類更多,成為專業的事業

(5)     雜誌屬「本小利薄名氣大,勞民傷財麻煩多」的行業

 

2.我國早期雜誌對社會國家發展的貢獻為何?

 

3.0年代我國雜誌事業發展的特色為何?

  (1)財經掛帥         (2)科技生根    (3)黨外雜誌沒落         (4)人文覺醒

  (5)國際化曇花一現   (6)週刊立足    (7)雜誌整合經營時代來臨

 

4.我國雜誌未來發展的趨勢為何?  (80年代台灣雜誌具有以下特徵並面臨新的局勢)

  (1)經營型態以由單刊獨秀轉換集團經營的優勢。

  (2)讀者群體由年輕人轉向中壯人口,由兩極化分配轉向多層平均分配,但雜誌讀者無法大量增加。

  (3)科技化新型雜誌將影、像、聲及傳送分配上,做更多組合的呈現,由其是電腦與雷射的運用。

  (4)雜誌流通的形式面臨危機,新的流通路徑透過賣場革新而產生,雜誌的賣場將被他類新媒體侵蝕。

(5)雜誌業國際化程度擴大,甚至成為國際性雜誌集團的DEM或加工站。

 

5.現代雜誌事業發展的方向為何?

  雜誌的內容、經營型態必須有所調整,面對著新的情勢,雜誌編輯製作上的專業化、深度化、 精緻化,是其經營的原

  則。經營的關鍵乃是如何有效的掌握具有專業取向的讀者族群,以及對此一讀者群有興趣的廣告主。

 

6.雜誌事業在現在社會中的功能為何?

 

 

 

第六章 報紙與新聞通訊社

社論:是一份報紙本身對輿論意見的立場。代表一家報紙所提出的言論主張。

專欄:有署名的文章,作者常是固定的一個人,篇幅300~1000字,刊登時間固定。

        種類有:公共事務、標準、幽默、閒話、逸聞、臆測、顧問、嗜好專欄。

 

通訊社:「新聞通訊社」簡稱「通訊社」,又稱「新聞服務」,

           是從事地域性新聞採訪、報導、傳播、供應的新聞媒介事業經營體。

 

媒介帝國主義:

  (8.西方社會的通訊社對第三世界傳播報導所造成的影響為何?)

  西方通訊社記者,對於開發中國家社會背景並不透徹了解,以自己的價值標準,嚴厲批判開發中國家的各項政策,從

  事單向傳播模式的不平衡報導,造成文化侵略。

 

※編輯控制的特色?

  (1)編輯控製的正面控制,是很低調的

  (2)編輯控制的負面控制(不採用哪些新聞),是很低調的 

  (3)通訊社的總社要求分社收集有關新聞更詳靜的資料

  (4)對於新聞的去捨的判定

  (5)集中化

 

※試申述國際新聞通訊社的業務組織與內容。

  法新社、美聯社、合眾國際社、塔斯社、路透社。

 

※報紙媒介的功能為何?

  (1)傳播新聞資訊

  (2)傳播知識學識

  (3)提供娛樂休閒

  (4)增進廣告經濟效益

  (5)提供社會服務

 

※處理社會新聞時要特別注意以下技術原則:

(1)     不應用不潔、不雅、不妥的字彙

(2)     比較他報登過的同類新聞,擷其長,補己短

(3)     標題、文字、版面不應誇大聳動

(4)     標題上不用直接形容詞,直接形容當事人

(5)     避免選染性的新聞撰稿方式

(6)     避免出刊後,有報紙審判之嫌

(7)     犯罪行為的現場照片,有恐怖、惡劣印象不應始使用,血淋淋兇殺照片,更忌使用

(8)     公益事項、人情趣味新聞,每日均宜多少報導

 

※影響報紙發展地位的客觀因素有哪六項?(為何?)

  (1)政治文化  (2)經濟變動  (3)教育水準 

  (4)經營管理  (5)地理環境  (6)社會價值的認同取向

 

※在大眾媒介多元競爭的時代中,報紙擁有甚麼優勢條件?

   無論傳播技術如何進步突破,媒介所運用依藉的基本符號,仍未能跳離文字媒介這個重要因素。

   報紙的報導具有時效性、親近性、趣味性等價值的新聞,報導內容比電視或廣播等電子媒介所傳播的新聞,更有深度、

   寬度、實體感。廣電節目上有頻道時間限制的壓力與瓶頸,報紙則無。

   閱讀文字是攝取資訊最經濟的方法,同時文字符號又兼具最精確、長久、完整表達一連串意義的穩定性,因此報紙表

   達的訊息,比較不受情緒的影響。因此由文字建構具有邏輯結構的完整表達,將是最接近事實真像的還原,這正是報

   紙媒介真正功能價值的所在。報紙的特色還有:記錄的完整性、保存的長效性、索引的便捷性。

 

1.現代報紙事業經營的理念為何?

  針對當代多元媒體發展的整合趨勢,擬定多元經營的策略目標,

  是為其在媒體市場中永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未來發展:強化地域化、讀者分眾化、報導形式改變。

 

2.報紙事業組織架構的內容為何? P137

  董事長、新聞發行人、社長、總主筆、總編輯、編輯、採訪主任、記者、地方記者、總經理、發行、

  廣告、檢字、排版、印刷等。

 

3.報紙新聞內容的形式有哪些?其內容為何?

 (1)社論:是一份報紙本身對輿論意見的立場。

 (2)專論:代表個人的觀點,由作者署名。比社論更具研究性、學術性,富自由討論精神。

 (3)專欄:有署名的文章,作者常是固定的一個人,篇幅300~1000字,刊登時間固定。

         種類有:公共事務、標準、幽默、閒話、逸聞、臆測、顧問、嗜好專欄。

 (4)短評:由主筆扼要論述,用以表明報社對於重大新聞事件的看法與立場。

 (5)評介:包括評價與介紹。

 (6)讀者投書:內容廣泛,上自國家或國際事務,下至社會事件。

 

4.新聞處理的基本法則為何?

  (1)正確:今日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新聞具有正確記錄性的意義。

  (2)適宜:要求考慮「該不該、宜不宜」的報導。

 

5.新聞分類的方式與內容為何?

  (1)地方新聞 (2)全國性新聞 (3)國際性新聞  (4)政治  (5)經濟  (6)軍事  (7)文教   (8)體育  (9)社會

 

9.第三世界國家如何因應西方媒介帝國主義的挑戰?

  (1)第三世界國家,於聯合國會議中提出「建立世界資訊新秩序」之議案,對國際間現存的新聞傳

    播問題,正式展開調查。

    其議案內容:制定世界記者道德規範、建立世界新聞評議會、訂定新聞記者資格、

                錯誤報導應受之罰則、力行答辯權。

  (2)第三世界國家也在民族主義自主意識不斷增高,配合著對國內外新聞展開強硬的檢查制度,甚至拒絕採訪。

 

6.國家設立新聞通訊社的目的與功能為何?  以服務國家自身的利益為前提

  (1)平衡報導內容:尋求建立屬於自己文化價值觀的方式,來建立國家內外傳播交流的新聞工作。

  (2)國家勢力的表徵:基於國家形象的塑造。                                   

 

7.新聞通訊社在傳播體系中的功能為何?

  如果說報紙、廣播、電視是新聞的零售商,而通訊社則是新聞的批發商。

新聞通訊社」簡稱「通訊社」,又稱「新聞服務」,是從事地域性新聞採訪、報導、傳播、供應的新聞媒介事業經營體。

 它應報紙、雜誌、廣播電台、電視台的需要,蒐集、供應新聞及相關的背景 資料,它的新聞網路遍及全球,新聞內容

 有一定水準,服務效率高、價廉迅速,已成為新聞事業中重要的媒介組織。

 

10.新聞通訊社處理新聞的原則為何?

   連續不斷的截稿時間的原則。

11.新聞通訊社編輯工作的特色為何?

  以國家自身利益為前提,被視為官方意見發布的重要管道。

 

12.新聞通訊社業務現況的特色為何?

   通訊社的各地區分社,是通訊社業務運作中的核心組織,經由各地分社採輯地域性的新聞,才得以傳播處理,通訊社

   的新聞服務也可以因而加強,其次各地分社的負責人,也同時負責分社中的人事及新聞行政業務。

   ※在經營上面臨(1)新聞自由和平衡流通的問題

                   (2)西方國家新聞價值標準的問題

                   (3)如何因應「世界資訊新秩序」問題。

   ※國際性新聞通訊社載處理新聞資訊上的優缺點:

     優點:以價廉、迅速的方式,題供水準一定、內容豐富的客觀公正的新聞。

     缺點:新聞內容、格式大致雷同。失去新聞的多樣性,造成新聞的獨占壟斷。

 

13.說明新聞資料供應社的組織業務及其的內容?

  現代新聞報導中由於有關專業的資訊、數據、記錄000等資料的需求量愈來愈大,而且愈見明細, 於是一種新聞資料

  供應社興起經營。

  ※除了提供資訊服務外,也是一些漫畫家、名記者、專欄作家的專業代理人,他們將這些專業人士的創作,透過媒介

    管道,得以充分傳播發揮,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滿足閱聽人閱聽的品質,也對創作者提供創作有利的保障。

  ※其提供的資料稿件有三種形式:文字已完稿的樣張、可供直接印刷的「膠板」、提供圖片或漫畫的「圖版」。

 

14.說明我國中央通訊社的組織業務內容?

   (1)總編輯室    (2)國內新聞部   (3)國外新聞部    (4)大陸新聞部   (5)電腦通訊部 

   (6)廣播電視部  (7)資料編輯部   (8)國外各分支駐地單位34個。

 

15.說明我國中央通訊社業務上的特色?

   逐漸走向企業化的經營組織發展。接受政府預算經費支援,經營國內外新聞傳播業務。

 

第七章 廣播媒體

摩斯密碼:通常以長短訊號來代表字母。

1.廣播的定義為何?

  以無線或有線傳播聲音,藉供公眾直接之收聽。

2.廣播的發展過程為何?

  有五個階段:

(1)     電磁波理論提出

(2)     電磁波應用無線電報

(3)     真空管發明---廣播誕生

(4)     FM發明空中純淨的聲音

(5)     數位廣播(DAB)發展廣播新紀元

 

3.AMFM廣播有何不同?

區分

調幅(AM)

調頻(FM)

調變方式

調變信號 改變 載波波幅

載波頻率 不變

調變信號 改變 載波頻率

載波波幅 不變

傳送信號之電波

以天波地波傳送

以調頻直線波傳送

到達距離

可達遠方

僅達於視線所及之地

使用頻率範圍

540~1600 KHz

880~108 MHz

波帶寬度

10 KHz

200KHz

雜音

接受情形

有衰落或寂靜現象

無變化

失真

立體廣播

需要2個電波

1個電波

 

4.數位廣播、類比廣播有何不同?

 

數位廣播

傳統廣播

音質

不佳

訊號衰減(長距離傳輸)

不易衰減

易衰減

干擾

不易

多重路徑干擾

發射功率

頻譜使用頻率

壓縮

不可

加值服務

可提供

(文字.圖像.數據)

無法提供

有條件接收服務

(鎖碼)

不可

廣播方式

可彈性選擇

(地面.衛星.有線廣播)

無可選擇

快速移動狀況下之接收

不受影響

易受影響

單一頻率廣播網

不可


※數位廣播相較於傳統廣播有以下優勢:

  ()閱聽人的好處:

     (1)能以簡易的天線,接收優質的音樂或聲音。

     (2)長距離接收不會有訊號衰弱現象。

     (3)不會有多重路徑傳輸所引起的干擾現象。

     (4)單一頻率到底

     (5)豐富的節目附加資訊

     (6)加值服務資訊

  ()廣播業者的好處:

     (1)低功率耗損

     (2)頻譜使用效率高

     (3)可彙整單一頻道廣播網

     (4)能提供與CD同等級音質

     (5)能提供多樣化的節目內容

     (6)可提供有條件的接收服務

     (7)可彈性選擇廣播方式

 

5.簡述台灣廣播的發展過程。  (7個階段)

  (1)日據時代

  (2)終戰時代

  (3)國民政府遷台

  (4)地方語言節目的黃金時代

  (5)FM調頻台與專業電台興起

  (6)頻道重新開放新電台如雨後春筍設立

  (7)數位廣播的發展

 

6.廣播的特質為何?(說明收音機廣播媒介的特性?)

  (1)成本低廉

  (2)聲音的媒介

  (3)時間的媒介

  (4)非獨占性

  (5)想像空間

  (6)孤立的傳播過程

  (7)親密的伴侶

  (8)即時性

  (9)不受教育程度影響

  (10)涵蓋範圍廣

 

7.何謂天波、地波、直線波?

   均為廣播所使用的頻段。

(1)天波高頻(短波):可傳送到較遠地區,多被用於國際廣播。

        高頻是將電波像天空發射,遇到天空的電離層,反射折返地面,經過多次往返,

        便可將訊息送到遙遠的地方。

(2)地波中頻(中波):國內調幅(AF)所使用的波段,可沿著地面向四方傳送。

(3)直射波極高頻(VHF):在視線範圍內才能完成傳送與接收的過程。

          在傳送的路徑上,不能有任何阻礙物,否則會嚴重干擾傳送品質。

 

8.敘述網路廣播的類型及其優缺點。(相較於傳統廣播的優缺點)

  (1)可分二種類型:傳統電台的翻版原聲網路廣播

  (2)優點:聲音不易受到干擾、無遠弗屆、主動性、互動性、提供多元資訊與服務。

  (3)缺點:不具方便性、想像空間喪失、普及率低、缺乏公信力、

          廣播內容受制於傳統體製、需上網費用。

 

以下為考古題

9.廣播的基本功能有哪五項?

10.廣播媒介與電視媒介競爭的優勢?

11.廣播現場節目製作上的注意事項?

第八章 電視媒體

建構:建構強勢階級的意識系統及理論框架,透過節目的播出,達到控制效果。

省略:省略的手段,大部分出現在新聞或時事座談節目中,而導致新聞報導的平衡。

 

機械掃描:利用充滿網孔的金屬圓盤,在光束前不停旋轉,穿過細孔的光線依序掃描整個影像,再

            藉由電光效應,將光轉成電子訊號,然後利用電線傳遞到另一端裝有同步旋轉器的圓盤

            接收器,依序將電子訊號組合起來。

 

電子式掃描:將影像以電子方式分割,在一點一點傳遞。

有線電視:社區共同天線系統。

 

直播衛星:利用高功率的轉頻器,以高頻率將電視節目訊號向地面發射,

            收視戶只要裝設小型碟形天線便可直接收看衛星電視節目。

 

網路電視:利用電視上網,就是利用現有的電視瀏覽網路,在電視上裝置機上盒,並接上電話線,

            然後使用專用遙控器,便可像操作電視機一樣很容易上網漫遊。

 

數位電視:真正的數位電視,應由拍攝、處理、編碼、傳送、接收、解碼、還原、播放等,

            全部以數位方式處理。

 

收視率:在測量於所有擁有電視機的戶數中,收看某節目戶數的百分比。

      收視率=(收看某節目戶數/擁有電視機戶數)*100%

 

 

1.為什麼我們可以將電視稱為「文本」?

  「文本」一詞原用在書籍或文學作品上,電視是產生意識形態的場域。

   電視觀眾必須運用觀賞一本書時,所要運用的某些技巧、期待、態度、跟隨故事發展的樂趣。

 

2.電視如何產生意識形態?

  電視的意識形態是透過「建構」及「省略」而出現的。

 

3.電視如何成為新的文化形式?

  電視與社會其他既有的文化和社會活動所表現的形式有複雜的互動關係。如報紙、電影、廣告看板

  等,皆在電視出現前就已存在的文化和社會活動,這些既有的形式被電視吸收後,發展出新的形式,

  如新聞的影像化、連續劇的發展、促銷商品的新手段與遊戲的翻新。

 

4.電視為何成為多元近用管道?

  電視節目可以透過當地的地面無線電視網、人造衛星、網際網路來收看,也可以儲存在錄影帶、光

  碟或其他儲存媒體,消費者可以彈性的選擇觀看的時間、地點,觀眾更具主動性。

5.電視在全球化過程中扮演甚麼角色?

 全球化是歷史的過程,同時也融入經濟與文化的實質概念。。在此過程中,人、聲音、圖像、或其

 他形式的資訊,都將面臨到時空環境的壓縮,,人們對於傳播媒介的依賴程度將更深。 

 

6.請敘述電視的發展過程。

  (1)光電轉換實驗期

  (2)機械掃描

  (3)電子式掃描

  (4)電視的大眾化

  (5)彩色電視誕生

  (6)有線電視

  (7)衛星電視

  (8)網路電視

  (9)數位電視的發展

 

7.有線電視發展分幾個階段?請說明。

  (1)為了改善無線電視收視不良問題。

  (2)除了改善收視情形外,進一步從外地引進更多節目。

  (3)節目日趨多元化。

  (4)引進雙向科技,供多元服務,如保全、電子購物、電子郵件等。

 

8.簡述台灣電視發展過程。

 (1)籌備期:民國475

 (2)教育電視台設立:51214

 (3)台灣電視公司成立:51428

 (4)中國電視公司設立:581031日開播,首度播出彩色節目

 (5)中華電視台成立:60331

 (6)公共電視台成立:8771日開播

 (7)民間全民電視台成立:86611日看播

 (8)台灣有線電視的發展

  

 

9.台灣公共電視節目製作的目標為何?

  (1)供全民終身學習的管道。

  (2)增進人民對新聞事件和公共事務的瞭解,善盡媒體監督政府的第四權。

  (3)提供重要議題和觀念的分析與解釋。

(4)提供人民對本國和他國豐富文化、歷史的認知,並培養本土關懷、增進視野。

(5)增進國際社會對台灣風土人情的瞭解。

(6)使人民接觸多元的表演藝術。

(7)提供各種社會團體,公平參與的機會與表達藝術上的意見空間。

(8)播映、典藏重要的影視作品。

 

10.請敘述台灣有線電視發展的過程。

   (1)非法的第四台與合法的共同天線並存期。

   (2)有線電視台播送系統與合法有線電視台並存期。

   (3)有線電視系統數位化時期。

 

11.請比較類比與數位電視的差別。

 

數位電視

類比電視

影像畫質

可使用高解析度

一般解析度

鬼影效應

易完全消除

無法完全消除

雜訊削減

Yes

No

頻道

7X

1X

解析度

720 x 480 (SDTV)

1280 x 720 (HDTV)

1920 x 1080 (HDTV)

720 x 480 (SDTV)

 

聲音品質

數位傳送 (CD品質)

如FM

頻寬效率

high

low

 

 

 

 

 

 

 

 

 

 

 

 

12.電視與暴力有哪些主要的理論?

(1)社會學習理論:

認為人類不是生來具有攻擊性,恐懼或攻擊行為並非人類的基本能力,而是透過學習或模仿而產生的

 (2)宣洩或滌清理論

 若說社會學習理論是人性本善的話,宣洩或滌清理論則是人性本惡論。認為暴力行為與攻擊頃向是 

 人類的天性。個體心中的悲傷、恐懼與憤怒,往往能透過觀看電視上類似情節澄清淨化,原本潛藏

 在心中的攻擊慾望,藉由電視上的暴力而洗滌去除。

 (3)刺激或煽動理論

 此理論主張看完暴力節目,受到攻擊性的刺激,獲得線索或暗示,

 而在生理和情緒上,增加攻擊行為。

 (4)涵化理論

 電視為人類建構了社會真實,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人們全在不知不覺中認同電視所傳遞的訊息,

 因而看電視較多者,對社會的信念價值會不同於看電視較少者。

 

※收看暴力電視節目對年輕的收試者影響有三方面:

(1)媒體暴力會鼓勵兒童習得攻擊行為與態度

(2)媒體暴力會培養兒童對真實世界害怕與悲觀的態度

(3)媒體暴力會使兒童對真實世界與幻想暴力不敏感

 

※兒童節目的暴力行為可能導致:

 (1)兒童對他人的痛苦感覺麻木

 (2)兒童對週遭的世界感到害怕

 (3)兒童比較願意採取暴力行為來解決問題

 

 

13.電視收視有哪些調查法,各有何優缺點?  

 (1)郵寄問卷法:是將自我執行的問卷,寄給調查對象。

  *優點:費用低、不需訓練訪員、開支僅限於印刷、郵資或購買名單

      涵蓋面廣、具匿名性,免除了訪員的偏見問題。

  *缺點:回收時間長、回收率低、準確度低

 (2)電話訪問調查法

  *優點:有較高的答覆率、經濟、便捷、範圍廣遠。

  *缺點:問題型式受到限制、費用較郵寄問卷高、可能發生訪員偏見、問題無法深入、

      會有頻道指認錯誤或記憶錯誤的誤差。

 (3)個人收視記錄器調查法

  *優點:準確度最高、調查週期短、計算時間短。

  *缺點:一架收視記錄器成本約2~3萬元,成本高、樣本數太少。

 

14.電視收視率應如何發揮其正面功能?

  節目製作人利用收視率進行節目經營品質的管理同時,媒體經營人也應該藉著收視率分析,

瞭解每一時段的收視戶是誰,並找出這群人的收視習慣與收視行為,才能將頻道有效的運用。  

 

 

第九章 電影

※狄佛勒將電影發展有歸的原理概念及技術,歸三大類:

(1)影像投射(針孔成像)   (2)視覺暫留   (3)攝影術。

 

※產生動作幻影必須考慮2個問題:

(1)迅速呈現一系列影像中,每一個影像必須維持「短暫」又「足夠」的靜態時間。

(2)時間因素。

 

※電影之父:法國.盧米埃兄弟。   電影的誕生年:1895年。

針孔成像:其原理為如在一暗室的一面牆上鑿一小孔,外面大自然影像,

          通過小孔後,會在與小孔相對的牆面上呈現微弱顛倒的影像。(自我評量1)

 

視覺暫留:人的眼睛於觀看某個影像後,視網膜將影像訊息傳遞給腦部,

            我們在腦部的影像消失前,還可以持續「看」它約1/10秒之久。(自我評量2)

 

暗箱:義大利物理學家-波爾達,利用達文西的學說,發明了暗箱。

        暗箱,能協助畫家在描繪風景時,重現正確的透視與色彩。

        暗箱是利用自然光照射在物體上的反射光線來成像。

 

魔燈:可將影像放大投射,為最早電影投射技術的雛形。

 

活動洋畫:以厚紙板微繞成無頂的鼓狀物,在紙板上每隔一定間隔,挖出細長的縫隙,

            並在每一縫隙下面,繪上連續動作的動物或人像,當這紙鼓在支軸上旋轉時,

            透過紙鼓上的細縫,便可看見影像動了起來。

 

銀板照片:在一塊磨光的銅板上,塗上「金屬銀」,並經過熏蒸,形成「碘化銀」。

             經過適當的曝光,強光照射的地方,碘化銀反應劇烈,

             而弱光照射的地方,變化較小,因此可拍出影像清晰的照片。

 

西洋鏡愛迪生狄更生發明了西洋鏡,是供人觀賞的機器。

          觀眾將眼睛貼近一個視孔,來觀看影片。

 

寬螢幕169的寬銀幕

 

電腦動畫:由於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影視媒體的製作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不但讓創作者發

揮了其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更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讓人們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滿足。

電腦動畫能輕易呈現傳統電影所無法達成的視覺效果。

 

新電影:當觀眾對脫離現實的武俠片與愛情文藝片逐漸感到不耐煩,一些電影創作者開始回到現 

          實,以客觀的角度來審視這塊土地、關懷真實的人生、反映個人的成長經驗,並對這個時

          代與現實作出反省。新電影的特色:(1)新導演  (2)新視野  (3)新手法   (自我評量9)

 

◎高畫質電影攝影系統:

 

文化帝國主義好萊嗚的強權不只來自電影,還有整體文化傳播的複合體。

                 這個複合體為「文化帝國主義」。

                 美國為世界視聽產品的主要輸出國,根據文化帝國的論述,美國在轉移其宰制的

                 價值體系至其他國時,也削弱了當地的語言及傳統的活力與地位,結國更威脅到

                 他國民族的認同。其理論架構與「經濟依附」接近。(自我評量10)

 

※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眾傳播有三大功能:

(1)掩飾社會裡的階級仇恨;(2)維持社會既有秩序;(3)大眾傳播本身即是商業,以賺錢為目的。

 

全球化:一組特殊系列的發展過程,世界具體的結構化成一個整體。全球化是一個去中心的過程。

 

WTO:是世貿組織的英文簡稱。 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 19951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511日正

        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世貿組織是

        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 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 另有,世界旅游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世界厕所组织也简称WTO另有,世界旅遊組織、

        華沙條約組織、世界廁所組織也簡稱WTO     

 

【自我評量】

3.電影如何與攝影技術發生關連?

  人類一直再尋求忠實紀錄真實世界的方法。由暗箱---照相機---攝影槍,

  由玻璃感光板---紙做的軟片棒---膠卷,電影的發明,是無數科學家累積的成就,

  愛迪生發明了電影攝影機、放映機、西洋鏡,

  1895年由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將愛迪生的發明加以改良,研發兼具與放映功能的電影機,

  是為「電影之父」。

 

4.電影的立體聲與環繞音響有何不同?

  立體聲的聲音,是由前方左右兩個喇咖傳發聲。但真實世界的聲音可能是動態的,

        除了音源的直接音,還有環境的反射音..所謂的「殘響」。

  環繞音響系統表現精準的聲音定位、音場感,而重現真實世界的音響效果。

 

5.電影動畫如何影響電影工業?

  由於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影視媒體的製作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不但讓創作者發揮了其天馬

  行空的創造力,更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讓人們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滿足。

  電腦動畫能輕易呈現傳統電影所無法達成的視覺效果。

  電腦動畫不僅展創亮眼票房,好萊塢娛樂集團多元化的市場的發行管道,結合其它搭配性的週邊商

  品,如玩具、音樂CD、遊戲軟體、及主題樂園等市場造勢,做全方位行銷。

 

6.高畫質電影攝影系統有特色?

  結合電視與電影的優點

  (1)畫質高達1920x1080,媲美電影畫質

  (2)其畫面長寬比為169

  (3)可選擇每秒24格、25格或30格的掃描速率,以配合不同的電視系統。

  (4)能與電腦影像處理系統相容,給予後製作業很大自由度。

  (5)快門速度範圍為1/24~1/1000秒。

  (6)感光度為ISO320

  (7)四聲道數位錄音音軌。

  (8)可透過無線電波傳送至各地。

  (9)可錄製在任何形式上的媒體,如轉成film影片或紀錄在DVD光碟上或直接以HD放映。

 

 

7.電視與電影有何優缺點?

  電視的優缺點:其影像處理是電子/物理的。

    優點(1)在拍攝時,可以做影像預覽,拍攝後可立即檢視影像品質,利用電子器材的控制盤,

              可輕易做後製作業。

            (2)電視錄影帶可重複使用,節省成本、保護環境。

            (3)電視可以無線電波透過衛星,傳送到世界各地,節省運送成本並避免遺失或損壞。

    缺點:解析度低、雜訊、小銀幕、畫面長寬比問題。

 

電影的優缺點:其影像處理是光學/化學的。

   優點:影像解析度幾乎是電視的兩倍、豐富的對比層次、169的寬螢幕。

   缺點(1)電影軟片在沖洗過程中,使用大量化學藥劑,造成環境汙染。

           (2)拍攝時無法預覽,拍攝後也無法立即檢視所拍攝的影像,

             必須經過沖洗才能判斷是否要重拍,浪費軟片與時間。

           (3)製作後,必須以人工方式運送到各地電影院放映,容易造成遺失或損毀。

 

8.請簡述台灣電影的發展?

  (1)台語片時代:民國40~50年代。

                歌仔戲與布袋戲為當時的娛樂,45年麥苗歌仔戲團拍了一部名為「薛平貴與王寶

                釧」的電影後,自此台語電影便風湧雲起。49年台語片走下波,其原因有:政府

                推行國語、台語片過度生產,粗製濫造、電視台開播。

  (2)國語片時代:民國60年代。

                當時處於戒嚴時期,愛情文藝片與武俠功夫片,不容易涉及政治議題,多為當時的

                電影主題。60年代末期,興起多廳式電影院。

  (3)新電影時代:民國70年代。

                當觀眾對脫離現實的武俠片與愛情文藝片逐漸感到不耐煩,一些電影創作者開始回

                到現實,以客觀的角度來審視這塊土地、關懷真實的人生、反映個人的成長經驗,

                並對這個時代與現實作出反省。新電影的特色:(1)新導演  (2)新視野  (3)新手法

 

  (4)台灣電影的慘澹歲月:80年代至今。

                        觀眾習慣看主流電影作品,新電影中敗在主流商業電影的手下。但商業電

                        影卻以更快的速度衰退。90年度開始,台灣電影出現兩極化現象:

                        (1)台灣電影在世界各大影展屢得大獎。

                        (2)台灣產製的電影票房,門口羅雀,台灣的電影幾乎解體。

 

11.在全球化過程中,台灣電影受到甚麼影響?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地域及族群的界線日益模糊,面貌漸趨近同。在地文化特色及藝術創作,是

  保有自我面貌的。以近來大家最熟悉的電影媒體產業為例。在電影[海角七號]帶給台灣人民對於國

  片的期待與希望之後,我們也該要想想對於可以推銷台灣特色,保存台灣文化這些默默的文化工作

  者,雖然或許有些商業目的,但對於文化的傳承也是有所貢獻,我們應該如何推銷宣傳,並且要讓

  這樣的力量延續下去,讓台灣的文化可以有而不是僅僅表面上的,而是可以有更深層的內涵,並讓

  國際能夠了解台灣,不是指從金錢交易上來認識,更要讓全世界都愛上這個充滿樂情、活力、生命

  力,並且對於環境保護、資源利用都相當重視的一個島國—台灣。

 

 

 

以下12~14題為考古題

12.電影導演的藝術修養為何?

   具高度自覺性的藝術創作,拍攝手法採用觀察式的鏡頭多過解釋性的鏡頭,對感情的處理是抽像而不介入,通常使用實景與自然光,

 

13何謂「電影導演」?他須要具備哪些條件?

   電影導演是電影拍攝時的總監督者,他會依據劇本提供電影藝術和劇情方面的指導,

   並引領整個劇組的拍攝工作。

   1,協調能力。 一个剧组,行政核心是制片人,艺术核心就是导演了。一個劇組,行政核心是製片人,藝術核心就是導演了。

  2,基本功。 2,基本功。 对于摄影,美术,录音等等的理解。對於攝影,美術,錄音等等的理解。

  3,修改剧本的能力。 3,修改劇本的能力。 有些导演是完成剧本,有些导演是创作剧本。有些導演是完成劇本,有些導演是創作劇本。

  4,表达能力。 4,表達能力。 自己的想法不能自己知道,电影是团队工作。自己的想法不能自己知道,電影是團隊工作。

  5,电影时空的塑造。 5,電影時空的塑造。 讲故事的方法,空间的把握等等随便说了点,如果喜欢导演,还应该去专业院校学习。講故事的方法,空間的把握等等

 

   他在電影製作中擔當的角色主要包括:

   (1)體會電影的整個藝術風格,並加強或達到電影所需的藝術效果。

   (2)依照電影劇本,控制電影劇情的細節和發展流程。

   (3)指導演員的演出,其中包括親自為演員設定拍攝位置及動作和協助演員培養演出的情緒。

   (4)組織和選擇電影拍攝場地。

   (5)管理技術方面如攝影機擺位、燈光、佈景格局、配樂內容與時間配合等。

 

14.社會大眾對電影的需求原則有哪五項?

  推動文化産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